头颈部癌症是我国常见的癌症之一,包括鼻咽癌、喉癌、舌癌、牙龈癌、下咽癌、等等。放疗是头颈部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放疗联合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很高的根治率,成为其标准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精准放疗技术强调放疗(IMRT)较普通放疗取得了更好的疗效、更少的放疗不良反应,已被推荐为其标准放疗技术。
自适应放射治疗技术(adaptive radiotherapy,ART)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放疗技术。那是不是放疗技术越新,治疗效果越好、不良反应越轻呢?法国Rennes大学Castelli博士联合法国11个医学中心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放疗技术越新就一定越好。相关成果发表在肿瘤权威杂志JAMA Oncol上。
为了探讨ART治疗口咽癌是否比IMRT优越,Castelli博士首先比较了ART与IMRT临床效果。该随机临床试验纳入132例局部晚期口咽癌患者,一半患者接受了标准IMRT放疗,另一半患者接受了ART放疗。结果,两组的临床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IMRT组12个月总生存率(即第12个月时,存活患者的比例)为86.2%,而ART组仅为81.5%;IMRT组24个月总生存率为76.9%,而ART组也是76.9%。IMRT组的2年局部区域复发率为22.5%,ART组为23.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IMRT组和ART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期(2年内疾病没有恶化的比例)均为61.5%。说明,放疗新技术ART的疗效并没有比标准放疗技术IMRT好。
该研究还比较了口咽癌放疗最常见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口干症。结果显示,IMRT组2级及以上的急性口干症发生率为23.1%,而ART组的发生率高达28.8%。IMRT组12个月或以上的晚期口干症发生率为53.5%,ART组的发生率为51.8%;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口干症发生的原因是唾液分泌的减少。因此,该研究比较了唾液分泌量的变化。IMRT组,放疗前的平均唾液流量为1028mg/min,放疗结束12个月后,平均唾液流量为584mg/min,发生口干症的概率为47.9%;ART组,放疗前的平均唾液流量为1231mg/min,放疗结束12个月后,平均唾液流量为630mg/min,发生口干症的概率为47.5%。两组在唾液腺损伤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放疗新技术ART的不良反应并没有比标准放疗技术IMRT少。
综上所述,虽然自适应放射治疗技术(ART)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但是,在口咽癌放疗中,不管是临床治疗效果,还是降低不良反应方面,都没有显示出优势。因此,在目前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仍需综合评估、多方面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求最新技术。
参考文献
Castelli J, Thariat J, Benezery K, Hasbini A, Gery B, Berger A, Liem X, Guihard S, Chapet S, Thureau S, Auberdiac P, Pommier P, Ruffier A, Perrier L, Devillers A, Campillo-Gimenez B, de Crevoisier R. Weekly Adaptive Radiotherapy vs Standar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Improving Saliv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A Phase 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2023 Aug 1;9(8):1056-1064. doi: 10.1001/jamaoncol.2023.1352. PMID: 37261806; PMCID: PMC10236337.
撰写:王雪琪
审阅:何建明
专家简介
何建明
留美学者、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肿瘤放射治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其肿瘤预防、诊断、治疗成果,多次在国际权威SCI学术期刊等上发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在Cancer Lett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Cancer Lett等SCI期刊特邀审稿人,Clin Transl Med等SCI期刊审稿人。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诊时间: 周一、三、五上午
科室简介
放疗科是由留美学者何建明博士带领的高水平队伍,在肿瘤及肿瘤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科室拥有Elekta直线加速器、Masep 头部伽玛刀等的国际先进的大型放疗设备;配备有Siemens 64排CT定位系统、GE 1.5T核磁共振定位系统等。可对各种恶性肿瘤、多种良性肿瘤及非肿瘤性疾病进行放疗。放疗科保证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放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鲜明的个体化、人性化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