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检验工作者,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门诊患者来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会被告知3-4天才能取结果,住院医生为了早点让患者退热,也会打电话催药敏结果,医生和患者都会有疑问:这个检验项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出结果?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检验科微生物室是如何“养”细菌的。
第一天,痰,分泌物、组织、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送至微生物室,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接种标本,将少量的标本“种”在各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包括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放置二氧化碳培养箱(35℃,5-10%CO2)过夜培养(18-24h)后,标本中的细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一个细菌经过分裂繁殖生长为一个菌落。
第二天通过观察这些菌落大小,湿润程度,溶血与否来区分细菌,对怀疑是致病菌的菌落进行转纯增菌,增菌过程同样需要在35℃培养箱放置18-24h。
第三天,挑取转纯后长出的菌落至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将菌悬液加至鉴定及药敏试剂板中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加好后孵育过夜(18-24h)。
第四天,仪器判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人工对判读结果进行审核后,将报告单发至临床。
一个标本经历4天才能有一个最终结果,“慢”成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最大的“痛”。但是,有了这张微生物药敏报告单,临床医生才能精准治疗,有的放矢。
这么大费周章才能培养出一株细菌,我们更希望从源头上把握住标本质量,俗话说,有了美好的开始,才会有满意的结果。下面科普一下如何正确地采集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01
1、痰:最好是晨痰,先漱口三遍,深咳(不是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留至无菌痰盒中,采 集量≥1mL(抗酸杆菌检测≥5mL),建议连续送检三日。
02
尿:1)清洗外阴,留取晨尿或在膀胱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中段尿(≥5mL)至无菌痰盒中,留尿前尽可能少喝水或饮料。
2)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更换新导尿管(≤3天)穿刺留取。切不可采集尿袋内的尿液送检。
3)膀胱穿刺尿,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可用于诊断尿道厌氧菌感染。
03
脓液/分泌物:
1)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污染菌,去除旧的分泌物,用无菌拭子采集病灶深部的分泌物,也可取感染部位下的组织送检。
2)闭锁性脓肿可穿刺或引流送检。
04
组织:标本放置于无菌痰盒中加少量生理盐水保湿送检,甲醛固定的组织块不能用于细菌培养。
05
脑脊液、胸水等无菌体液:采集的第二管(或瓶)做细菌培养,也可采集于血培养瓶内送检。
06
导管尖端:用75%乙醇清洁导管周围皮肤,无菌操作将5cm导管尖端剪至无菌痰盒送检。
07
血液:用专用的血培养瓶采集送检。采集量如下:
1)成人:至少“双抽四瓶”,每瓶采血8-10mL(至少≥5mL)。用蝶翼针采血先采需氧瓶,再采厌氧瓶;用注射器采血先打厌氧瓶,再打需氧瓶, 采血量不足时优先打需氧瓶。
2)婴幼儿及儿童:采血量不应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使用专用的红盖儿童血培养瓶。
总之,细菌学检验标本送检基本原则如下:
1.及时采集标本做微生物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采样后立即送检;
5.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规范送检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前提!
吴 亚
主任技师,执业医师
河北省中医院检验科微生物组长,技术负责人。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检验分会青年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免疫学检验分会委员。
主持河北省科技厅课题1项,河北省卫生厅课题1项,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并分别获河北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河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发表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科技核心期刊18篇。
主编和副主编著作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