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常有人提出疑问,为何来医院看病总要验血?担心血液是身体重要的一部分,采血会不会威胁健康,甚至诱发疾病?医院拿患者的血液是不是有其他用途?下面让我们来一一解答。
验血的目的是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要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中红细胞(RBC)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约为血液总体积的45%,其中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GB/Hb),它也是血液呈红色的主要原因,承担着后勤补给的重要任务,具有为机体各部分输送氧、电解质、葡萄糖、氨基酸这些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以及运输二氧化碳、缓冲(酸碱平衡)等作用。白细胞(WBC)约占血液体积的1%,主要功能是防卫作用,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可以初步反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还可鉴别过敏反应,也有参与杀伤肿瘤细胞的NK细胞,破坏及移除年老或异常的细胞及细胞残骸也是它们的重要任务。血小板(PLT)约占血液体积的1%,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阻止更多血液流失,修补破损的血管,营养和支持血管内皮。
一般情况下这些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是稳定的,不同病理状态下会有相应的变化,血常规就是通过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来诊断疾病。血浆中含有的成分就比较复杂了,有反映凝血功能的凝血因子,有反映器官功能的酶类物质,有反映内分泌状态的各种激素,有提示感染的抗原抗体,有筛查癌症的肿瘤标志物等等。就诊时医生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得出一个大致诊断,然而很多疾病都有相似之处,需要进一步鉴别,此时医生就会开出相应检查,以佐证其推测,尽可能的避免误诊漏诊。
此外,血液中的一些指标的异常会早于临床症状出现,所以即使没有症状,定期体检有助于疾病筛查,早期诊断。总结来说,验血可以知道身体功能的运行状态,确定疾病的病因,监测治疗的效果。
采血检查会不会导致贫血呢?
医院常规检查的试管是2-5ml,正常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普通人的血液量大约为4000~5000ml,当失血量达到800ml以上时,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等,当出血量达1500ml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人体每天产生新的血液是要远大于检查采血用量的,即使因为病情需要经常采血也达不到长期慢性失血的程度。
检测后的血液最终流向如何?
检测后的血液首先会根据检测项目的样本稳定时间保留3-7天,因为其中部分检测项目在样本存放时间过久后检测结果会产生大幅度改变,失去留样以备复检的条件。当样本存留期满后,会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进行集中销毁,医院会保证患者的身份信息不泄露。其中一部分检测剩余血标本可以用于将来的某些研究,这都必须先通过医学伦理审查才可用于科研,以求推动医学发展。
赵裕来
初级检验师
毕业于河北省中医药大学,现于急诊检验组,有丰富与患者沟通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临检血液。